《性,別歧視!》微紀錄創作坊

「原色人」創團活動!《性,別歧視!》微紀錄創作坊開始接受報名喇!由平等機員委員會資助,創作坊以性別理論知識、採訪技巧及紀錄片製作為骨幹,配合下年初的短片比賽,期望透過創作坊,協助參與者檢視、找出及探討身邊的歧視情況,拍攝微紀錄片跟大眾分享,以提昇對歧視的認知及消除歧視。

導師陣容包括浸大社工系講師邵家臻先生、多媒體藝人梁奕倫先生、紀錄片導演翁志文先生、城大應用社會系助理教授郭勤女士,及明愛專上學院講師吳海雅博士,課程涵盖性別理論及歧視、紀錄片製作及採訪技巧,學員能從中學習理論並能以拍攝實踐所學,作品將在下年初公開放映及參加比賽。截止日期10月3日,名額有限,先到先得!

報名網址:http://wp.me/p2IP0u-B

目的:
讓學員找出身邊被忽視的性別歧視情況,令他們深入認識及了解性別與性別歧視的本質。透過紀錄片的製作,讓學員理性分析及探討本港的性別歧視問題及原因。然後透過分享影片內容及學習所得,分析參與者在課堂前後對性別以及性別歧視的認知與觀念的變化。

計劃理念:
在本港,不少性別歧視情況或因大家習以為常而被忽視或習非成是,或根本不知道哪些其實屬於歧視情況,又或者因為性別角色的定型,令人失去真正表達自己的機會,限制生活上選擇的自由。

本活動為一製作工作坊及短片比賽,期望能協助參與者檢視、找出及探討身邊的歧視情況,以影像拍攝成紀錄短片跟大眾分享,以提昇對歧視的認知,以便參加者及受眾雙方都能達致消除歧視。

微紀錄片:
進入智能手機及數碼相機時代,除了以傳統攝錄機拍攝,也可以動用相機或智能手機拍攝紀錄,分析及敍述事件。


性別理論及研究:導師/邵家臻
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講師,青年研究實踐中心副主任。積極參與媒體評論,任香港電台《思潮作動》主持。


紀錄片:導師/翁志文
2002 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碩士課程,2003 年開始從事於香港電影及電視台工作。2006 及 2008 年兩獲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 拍攝獨立電影《呼吸之間》及《故夢.尋源》。2011 年參予「人間製作」 《飲食男女》紀錄片系列,導演作品「總會平安」榮獲 第 47 屆芝加哥國際傳播影視展金獎。同年執導香港、日本、中國合拍電影《青菜的暑假》並獲日本讚歧電影節最佳影片。是「原色人」首部紀錄片製作《異路同途》導演、剪接。


性別歧視與性傾向:客席嘉賓講者/郭勤
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(社工)助理教授,曾任精神健康、 家庭服務及學校社工。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情性輔導研究計劃創辦人及統籌、香港性教育、研究及治療專業協會董事會成員。積極參與社區性向計畫,例如小童群益會性向無限計畫、香港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、姊妹同志、紫藤、跨性別資源中心等等。


訪問技巧:客席嘉賓講者/梁奕倫
跨媒體藝人及主持,現主持NOW 102觀星台娛樂節目《雙梁計》及香港首個3D影視頻道 maji tv 兩性節目「語無倫次」。舞台劇近作包括:《波音情人》、《偷窺》、《相聚21克》、《牧羊少年奇幻之旅》等。


性身份及性別歧視:客席嘉賓講者/吳海雅博士
明愛專上學院講師,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博士,美國佛羅里達州認可性治療師。畢業於中文大學哲學系,其後在青年機構專注從事青年發展工作,對青年輔導存豐富經驗,特別在於處理個人感情、情緒輔導、職業選擇、人際關係及人生意義指導等。吳博士為香港性教育、研究及治療專業協會會員,並完成由該會舉辦的認可性治療師課程,成為美國佛羅里達州認可的性治療師。她曾以專業性治療師的身份曾多次接受報章及知名雜誌的專訪,並為多個志願團體提供講座,教育大眾對性的應有態度及積極面對性功能問題。